TOPIC1 “瘋狂生長”的地鐵線,帶著長沙駛向愿景里的大城市 |
地鐵一號線的開通,終結(jié)了“南北”長沙人對“東西”長沙人艷羨不已的日子。它與二號線以五一廣場為接點,為長沙人的出行畫出了一個“大十字”,這個“十字路”聚散著長沙東西南北的人、事、情。 一次家族聚餐后的飲茶閑聊中,李青的研究生畢業(yè)論文《論地鐵對長沙發(fā)展的影響》意外的掀開了地鐵這個話匣子,老中青三代人對長沙的“十字路”開啟了集體大追憶模式。 不同角度,地鐵呈現(xiàn)著不一樣的面貌 作為長輩們的老大,李石橋話匣子里的“洋氣、新鮮、寬敞、干凈、方便”,都是他和一群退休老同事,一同去岳麓山爬山時得到的感受。用這個生于55年的老人家的話來說就是:“確實是快,還干凈,但是我坐公交有老年卡,不要錢咧。地鐵免費坐,還差幾年咧”。 作為一個上下班深受擠公交之苦的80后,李果對大伯的話進行了糾正:“那是你們退休老人家選的時候好,才會覺得寬敞!惫ぷ鲾(shù)年的他,被公交車擠出了心理陰影,周末外出能騎單車絕不坐公交,“你上下班時段坐坐看,能擠死人。當然咯,擠歸擠,至少比公交準時,我不用擔心早上在廁所多蹲了5分鐘就可能要遲到了。”。 李青聽著叔伯哥姐眉飛色舞的講述著關(guān)于地鐵的種種,那種復雜情感雖然也略有體會,但更重要的是自地鐵開通以來,班上來自其他省市的同學,對長沙公交網(wǎng)絡(luò)的發(fā)達贊嘆不已,許多外地同學都表示要留在長沙。作為長沙本地人,這讓她有了一種身為大城市人的自豪感。 地鐵開通,多的不只是一種出行方式 “你們那是少見多怪,如今坐公交車不一樣哪都能到!”李石橋接過話茬,作為見證過長沙出行從靠走路、靠單車,進化到靠摩托、靠中巴,然后進化到靠公交車、靠私家車的人,地鐵的出現(xiàn)對于他來說只是多了一種出行方式。“我和社區(qū)里的朋友去岳麓山搞鍛煉,可以開車,也可以坐公交”李石橋掰著指頭數(shù)著出行的方式“非得趕時間了,或者圖新鮮,才會去坐地鐵。” “但是,”李石橋頓了頓首,“如今有了地鐵咧,我也愿意和崽女一起去步行街這些地方逛逛,反正方便。以前坐公交去這些市中心地方,公交上的人多到能把我擠進醫(yī)院。” 李石橋口中輕描淡寫的“只是多了一種選擇”,在從事餐飲行業(yè)多年的李果看來,并非那么簡單,“大伯,對你們這些退休的本地人來說,當然只是多了一種交通工具。但是對我們開飯店的來說,那就是人流啊,那就是錢咧。用老話說就是‘火車一響,黃金萬兩’咧!”李果端起茶幾上的熱茶,撥開茶梗喝了一口,“以前我?guī)讉店子里,最賺錢的是市一醫(yī)院那個快餐店,靠的就是醫(yī)院人流量大,F(xiàn)如今一號線開通后,開福寺那個店子的生意也起來了,我就做快餐店,地鐵站把周邊1公里內(nèi)的上班族都聚攏來了,人流量都以萬計!崩罟杂械靡獾恼f,“當年修地鐵期間,我買新房差點錢,我娘還要我把這個店子打出去,我當時的第一想法就是去借錢也要保噠。雖然地鐵修建的那幾年我這個店一直都在虧,但是終于苦盡甘來咧!” 回過頭來看,李果的話基本就是地鐵沿線小老板的共同。他們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懂地鐵帶來的“時間置換空間”“時間成本減少從而增加其他方面支出”等一系列經(jīng)濟原理,但是作為商人,直覺告訴他們的“錢途”在哪。 由于地鐵一二號線的中轉(zhuǎn)站設(shè)置在五一廣場,原本南北貫通的黃興路,在司門口那一段被截斷,成為了施工現(xiàn)場。黃興路一時之間成了斷頭路。從二號線開建到一號線開通,前后歷時7年,長沙繁華的標志——黃興路步行街也因此被封閉了7年。“別說我這么一個小店面,我朋友在黃興路的店子硬抗了7年,前兩天一起喝茶的時候,他講店鋪租金至少翻了1.6倍,還要預約!”李果說道。 地鐵的發(fā)展帶來的不僅是便捷交通,它還改變了城市的商業(yè)布局和人們固有的消費習慣。用李石橋的話說就是“把我們口袋里的錢開始往這些以前一年來不了幾次的地方掏了! 消費者反饋到市場,又能催生地鐵沿線新的業(yè)態(tài)組合。在地鐵的作用下,各種設(shè)施會向線路兩側(cè)集中,特別是以車站為中心依次布局商業(yè)、住宅、休閑娛樂等。大量的人流通過地鐵輸送到城市的各個區(qū)域,刺激站點周邊的開發(fā),形成以居住為主,商業(yè)、服務(wù)、辦公、娛樂、體育等配套齊全的多個新城市中心。 同時,伴隨新建線路相繼開通,參考規(guī)劃中的地鐵沿線各大站點位置及商業(yè)發(fā)展方向,也可以初窺到一些即將成型的商圈。而這一條則成為了目前長沙年輕人選購住宅的重要標準。 地鐵影響著長沙青年人購房選擇 “我2011年買珠江花城的時候,看中兩點,一是離我爸媽住的德雅村近,好照顧;二就是有地鐵,好出行。”李果一臉僥幸的說,“好在買的早,二號線開通后,一號線附近的樓盤都開始漲價。不說我的珠江花城,后來這里的萬國城,賣的那叫一個好!基本是開盤就搶光。” 地鐵作為城市公共交通的終極形態(tài),最大的作用就是“時間置換空間”。沒有地鐵前,住在暮云鎮(zhèn)的人絕對不會考慮在城北上班,河東的也不會考慮河西。因為耗費在路上的時間成本太高。而在地鐵拉通后,出行花費的時間成本與地面交通一樣,甚至更低,這就讓南北兩端的居民相互連通的,從而讓城市每個空間里的人口流動起來,達到同樣活躍度,而人流的活躍是商業(yè)活躍的前提。 房子也是一種商品,是商業(yè)中的一環(huán),所以它也因地鐵的到來,附加值得到提升,最直觀的表現(xiàn)就是地鐵沿線及周邊1公里范圍內(nèi)的樓盤價格比一般的要高,租房的價格也比其他地方漲幅更大。 每當公布一條新的地鐵線路規(guī)劃時,不僅是商鋪投資者,開發(fā)企業(yè)也會在自己的將要擴展或新建的樓盤計劃中,關(guān)注地鐵線路規(guī)劃尤其是交通換乘點地區(qū)。這是因為地鐵能為其帶來的龐大人流。客流經(jīng)過轉(zhuǎn)化就是購房力,這不僅是商業(yè)的生命之源,也是一個樓盤項目暢銷的重要因素之一。 接近城市的邊緣地區(qū),由于地鐵的規(guī)劃,區(qū)位交通條件得到大幅改善,從而帶動區(qū)域中土地的利用率,并使得房地產(chǎn)的投資價值得到大幅增長。所以越是交通不成熟的區(qū)域,地鐵投資對周邊地區(qū)產(chǎn)生的效益越大,房地產(chǎn)價格的升幅也越大。 因此,去城市周邊有地鐵規(guī)劃的區(qū)域買個未來,也慢慢成為長沙年輕人的選擇。雖然目前沒有匯聚成一股購房主體,但是長沙這個“十字”還只是個起點,未來它會成為“米”,成為“田”,最終成為“網(wǎng)”。在這個“網(wǎng)”中,地鐵帶來的作用就不是用加法計算,而是得用冪指數(shù)來計算了。 地鐵“瘋狂”般的生長,讓她有了一種身為“大”城市人的感覺 李青作為一個學生,少了幾分生活工作上的困擾。對于地鐵,她看重的是它背后所代表的“意義”。面對一二號的開通,三四號線的建設(shè),五六七號線的規(guī)劃,如今的長沙有了一種全新的氣質(zhì),用她的話說就是:“地鐵讓我有一種晉升為大城市人的感覺!” 地鐵作為交通工具,不僅帶來了便捷的交通方式,更重要的是它帶來了新的交流方式。這些包含先進科技的交通工具,以往都只出現(xiàn)在上海、北京、廣州、深圳、浙江、武漢等一二線傳統(tǒng)大都市,如今長沙開通了地鐵,自然容易激發(fā)長沙人的自豪感。 當下,中國各地城市化進程正在飛速發(fā)展,這種發(fā)展所帶來的開放性、交往性和經(jīng)濟性成為了城市的核心競爭力。城市形象是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表現(xiàn)形式,它承載著城市的內(nèi)在素質(zhì)、發(fā)展水平和文明程度。 地鐵作為城市實體空間的一個重要部分,它除了擁有交通屬性這一“實體功能”外,還肩負起了傳遞文化、匯聚信息等“虛擬功能”。地鐵為人們提供了交流空間、發(fā)泄場所,它逐漸的成為了一種“媒介”,這些流動信息所營造出的氛圍,是地鐵時代一座城市對外展現(xiàn)城市形象的第一“窗口”。 如今長沙正以“瘋狂”般的力度,發(fā)展著地鐵交通。由地鐵線路交織而成的“網(wǎng)”,也越來越清晰可見。在這張大“網(wǎng)”之下,樓盤項目也雨后春筍般的“瘋狂生長著”。 |